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20人,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,硕士生导师37人,拥有校级学科带头人22人,学术带头人38人,2014年启动了“三个层次”师资骨干队伍建设计划,两批共选拨了43名教师;实施“百人工程”青年教师培养计划,共选拔了9批213名教师。学校现有22个一级学科,分别属于机械工程类、化学与材料科学类、药学与食品科学类、信息科学与技术类、建筑与城市规划、经济与管理、人文与艺术等7大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群体系。自2014年始,学校与吉林大学在金融、机械工程、电子与通信工程、计算机技术、 化学工程、制药工程、生物工程等7个专业联合培养金融与工程硕士,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达63名。
目前学校紧密围绕区域科技创新、产业转型升级、技术攻关、产品开发等需求,建成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(计算机应用技术优势特色学科、生物工程特色重点学科)、珠海市优势学科3个(计算机应用技术、应用化学、车辆工程)、校级重点学科9个;建成科研平台45个,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(广东省中小企业生物医药公共<技术>服务示范平台、广东省中小企业化学工程与材料公共<技术>服务示范平台等)、珠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、珠海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、市级公共创新实验室2个、市级社科研究基地6个、校级研究平台18个、校企共建研发平台8个;建成知识产权交易平台1个、校政合作社会科学普及基地5个。
为有利于推动学校学术交流,激发师生创新活力,提高科研水平,加强协同创新,成立珠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科协技术协会,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与文艺评论活动;成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南方养生养老保健分会,同时拟建一个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负责人的国际合作创新平台,并大力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活动。
近几年以来,学校一直重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发展,加强创新强校工程建设,对科研进行了创新改革,加大了科研研究的投入,鼓励教师深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研究,加强与企业直接的合作,致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,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。目前与100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科研、教学、实习基地。同时开展科技难题攻关、人才交流及人才培育,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教学,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。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3000余次,先后有30多名教师受聘为珠三角多家企业的科技特派员,多名教师入选省、市科技和社科专家库。学校投入科研专项经费1000多万元,承担各级纵、横向科研课题600余项,合同金额6115万元。其中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的技术攻关、人才培训、政策咨询等课题200余项,合同总经费1400多万元,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提升、前沿技术支持、产品创新研发、设备共享等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、咨询、业务培训等社会服务。同时为12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3000余次,帮助企业解答疑惑。
目前全校拥有授权件专利50项、软件著作权33项,发表学术论文2559篇,出版著作173部,被政府、大型企事业采纳报告15份,省部级及以上单位采纳研究报告4份),创作艺术作品100件。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3项,其中学院获2016年中国产学研促进奖1项、梁艳春教授2016年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。
|